清乾隆 斗彩缠枝花托八宝折腰盘2020-12-30
说明:拍品敞口,弧腹,折腰,浅圈足;盘心绘六朵如意纹贯连呈团花图案,内壁均匀分饰六朵描金双犄牡丹,双犄牡丹为康熙朝首创,乾隆时沿用,纹饰独特别致;外壁斗彩绘缠枝莲托八宝纹,近底足处饰一周莲瓣纹。整器纹饰寓意吉祥,色泽艳丽明快,纹饰描绘精细生动,花蕊、枝蔓等细节处更见技艺之巧,成对存在,实为难得。底书「大清乾隆年制」六字三行篆书款,字体方正中和,微处尽显皇家尊贵典雅之气度。
此式盘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及描金相结合的装饰品种,不同于传统斗彩的淡雅清丽,鲜艳的釉色及纹饰的描金使其平添华丽。经雍正朝官窑将其改良为釉下青花与粉彩相结合之后,更显娇嫩明丽,发展到乾隆时期,斗彩烧造工艺已是炉火纯青。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,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,纹饰华丽繁缛。不仅在造型方面趋于多样化,在设色用彩等装饰工艺上更有独特的表现。整体呈现出艳而不俗,华而不媚,清新中呈现浓烈的艺术魅力。
清嘉庆 窑变釉贯耳瓶2020-12-30
说明:窑变釉贯耳瓶旧称“均釉四方杏元双管瓶”,深受乾隆皇帝喜爱。本瓶呈四方倭角形,颈部对饰双贯耳,鼓腹,腹部饰桃形纹,长方形圈足。通体施窑变釉,釉汁肥厚斑斓,红蓝相间,斑斓交融,妍丽浓烈,灿若晚霞,深具乾隆时期窑变釉的典型特征。足内施酱釉。整体造型俊秀,挺拔大方,极富凝重古朴之感,堪称乾隆官窑仿哥釉器个中翘楚,保存良好,殊世罕见。窑变釉是清雍正一朝创烧的仿宋钧釉色所繁衍出来的一个新品种,由唐英所创,为清官容的一大特色。《稗史汇编》有云:“瓷有同是一质,遂成异质,同是一色,遂成异色者,水土所合,非人力之巧所能加,是之谓窑变。”乾隆朝,窑变釉烧造工艺已炉火纯青,在釉色的创制方面,除了稳定掌控“火焰红”之外,还兼具蓝绿等色谱,发色更为绚丽多姿。
参阅:1.《清代瓷器赏鉴》,页150,图189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、中华书局(香港)有限公司,1999年
2.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?颜色釉》,页200,图180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商务印书馆(香港)有限公司1999年